2025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大会聚焦’低空+农业’

天刚蒙蒙亮,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操场上就已经热闹起来——不是寻常的集会,而是一场关于'未来农田'的盛会正悄然拉开序幕。8月29日,2025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全国农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这里启幕,同期的'低空经济与智能农业装备融合应用论坛'也跟着热热闹闹开了场。说是论坛,倒更像一场农业圈的'头脑风暴',有人说这是给农业未来指方向,也有人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落地前奏,总之,田里的'黑科技'时代,好像真的不远了。

'你看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智能农机,现在的农田早就不是老一辈人印象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样了。'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赵剡水在台上讲话时,手里的茶杯轻轻磕了磕桌面,语气里带着点感慨,'协会这些年就想着怎么帮行业搭把手,推动大家一起创新。低空经济现在这么火,我们得琢磨琢磨,怎么让这技术真能落到田埂上,让农民兄弟也能尝到甜头。'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这次论坛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为低空经济装备分会的成立打打基础。'

会议现场

分会筹备的事,吴鸿欣秘书长也提了一嘴。'秘书处(还在筹备阶段)已经做了不少基础工作,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他说话时带着点实在劲儿,'现在关键是往前推一把,多听听行业里大家的诉求,争取分会一成立,就能真的起到桥梁作用,让低空经济和智能农机更好地'手拉手'往前走。'

论坛上的主题分享,更是让人听得直点头。亿欧董事长王彬刚发布了《2025中国低空经济商业洞察报告》,就有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2024年商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已经超千亿,到2029年可能突破三千亿。'他特意加重了'可能'两个字,笑着补充,'农林植保领域现在就有近三百亿规模,而且还在慢慢涨。不过啊,'低空+农业'要想飞得稳,得往全链条延伸,技术得跟上,标准也得统一,这才是关键。'

主题分享

说到果园里的低空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郑永军教授皱了皱眉:'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复杂地形适配、设备成本控制、绿色可持续运营,这三大难题得一个个啃。'他话锋一转,眼里又亮了,'不过我挺支持分会成立的,咱们可以一起推动技术落地。对了,还得在大学里开些'低空技术与工程'这样的交叉学科,培养些懂技术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不然谁来把这些技术从实验室搬出来呢?'

企业方面也分享了不少实在经验。亚龙智能装备集团的张海肖副总经理讲起'智能制造学习工场'和'产业学院',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搭了个'一平台四中心'的架构,能打通'人才培养-产业应用'的闭环。以后啊,肯定要和分会一起,给农业低空经济产业输送更多'能打仗'的核心人才。'极飞科技的钱姝婷则用实际案例说话,'我们的无人机现在能精准施肥、监测作物生长,能帮农户降成本、增效益,还能解决现在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她笑着说,'支持分会成立,咱们一起把这事儿做得更扎实。'

企业分享

圆桌会议上,大家聊得更热闹了。有专家直言:'现在'低空+农业'确实有不少坎儿,标准不统一、技术有壁垒,应用场景也单一,想规模化发展不容易。'也有人提出具体建议:'分会成立后,得牵头搞标准,比如适航认证、作业安全这些;还得联合攻关核心技术,像智能避障、精准作业这些;再搭个政企对接的平台,让政策能落地,项目能合作。'

天渐渐暗了,论坛也接近尾声,但关于'低空+农业'的讨论还在继续。这场大会和分论坛,更像是给未来农业的发展铺了块砖。有这么多行业里的人一起努力,或许用不了多久,咱们真能看到无人机在天上飞,农机在地上自己跑,农民守着手机就能管好一大片田的场景——毕竟,谁不想看到这样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