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庄村的”梅”好时光:紫红西梅串起的丰收与日子

秋风刚带了点凉意,路过长治襄垣县八里庄村时,被路边一片紫红惊住了——不是照片里规规矩矩的果园,倒像是有人把一整串珍珠挂在了枝头,阳光斜斜照过来,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香。凑近了才看清,是绿色庄园采摘园,几个村民正蹲在果树下,指尖捻着西梅的蒂轻轻一拽,“啪嗒”一声,果子就落进竹篮里,蓝布衫的大叔把果子倒进筐时,总要捏起一颗对着太阳瞅两眼,嘴里嘟囔着“这品相,错不了”。

旱地和温差,藏着西梅的“甜密码”

“这西梅啊,得从咱村的地说起。”跟着村民往里走,果园负责人韩颖蹲在树旁,扒开根部的土给我看,“村里是旱地,果树的根扎得比别处深,喝足了底下的水和养分;再说这温差,白天太阳把果子晒得暖烘烘的,晚上一凉,糖分就悄悄锁在肉里了——你尝尝。”她塞来一颗,果皮薄得能看见里面琥珀色的果肉,咬一口,汁水顺着指尖往下滴,甜得一点不齁,果肉也扎实。

“我家孩子就爱吃这儿的。”站在不远处,提着三袋西梅的王佳荣笑着说,她是从潞城来的老主顾,“上次摘了二十斤,回去分给亲戚邻居,都说比超市买的甜。”她说话时,眼角的笑纹里都是满足,手里的袋子快被塞得鼓鼓囊囊。

八里庄村果园景象

从夏到冬,果园里的“果香日历”

除了西梅,这果园里的宝贝可不少。眼下梨熟了,黄澄澄的玉露香梨坠在枝头,像挂着小灯笼;再过把劲,富士苹果也该红透了。“从八月到十月,来这儿摘果子的人就没断过。”韩颖说,他们还会引进些新果子,“以后想种樱桃、山楂,让大家能从春吃到冬,品种越丰富越好。”

而对村民来说,这果园更是“家门口的活计”。“农闲时来帮忙,除草、疏果、采摘,活儿不重,还能挣钱。”姚天俊蹲在地上摘苹果,手里没停,裤腿沾着泥点也不管,“我就住附近,平时种些玉米,农闲来这儿,一天能挣百八十块,挺好。”

果园里的果实

藏在细节里的“好果子”

“咱这果子,是‘养’出来的。”韩颖蹲在果树旁,拨开几片落叶,“冬天上冻前,鸡粪埋在树根旁边,让土地自己‘养精蓄锐’;到了夏天,西梅长到蚕豆那么大时,就得人工疏果,‘每个枝桠上留多少果,都是有讲究的,多了你挤我我挤你,果子就小了’。”

这果园看着不大,也就30来亩地,种了1800多棵果树。“今年西梅少说收个七八千斤,梨和苹果加起来,估计能有五六万斤。”韩颖掰着指头算,“卖得好的时候,游客自己来摘,一斤能卖15块;批发到县城超市,价格也不错。”

村民采摘果实

紫红的果子,挂着日子的光

夕阳西斜时,王佳荣装满西梅的袋子已经有三个,“够吃好一阵子了”;姚天俊摘满一筐苹果,直起身捶了捶腰,说“明天还来”;韩颖蹲在地里,看着果树下的落叶,小声说“明年再试试套种些蔬菜”。

在八里庄村,西梅早不是单纯的果子了。它是王佳荣手里的满足,是姚天俊裤腿上的泥点,是村民们说“活儿不重,还能挣钱”时眼里的光。这紫红紫红的果子挂在枝头,也把好日子挂在了每个人心里——就像这秋风里的果香,闻着就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