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能源车去青海玩的朋友,可能都见过这样的奇观——开车从西宁出发,沿西丽高速开150公里左右,进入海南藏族自治州地界,窗外风景突然变了:辽阔的高原上,一片又一片深蓝色的光伏板像“海洋”一样铺到天边。
这里,就是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区。 
你或许想不到,这片如今科技感拉满的“光电蓝海”,曾经是青海风沙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荒漠化率高达98.5%。但正因为它海拔近3000米、一年有超过3000小时的日照,反而成了建光伏电站的“黄金地”。
更让人惊喜的是,光伏板不仅发了电,还“养”起了羊。
一开始,当地牧民是担心的。
“草场本来就不多,光伏板再一占,我们的羊吃什么?”世代放牧为生的邓邓项秀坦言,当初不少牧民都觉得,这是来跟羊“抢饭碗”的。
没想到,电站建好三年后,事情出现了反转。
光伏板的遮挡,让地面的水分蒸发减少了30%,风速也降低了一半。原本光秃秃的沙地,居然长出了草,植被覆盖率从不到5%猛增到80%!
草长太高又出了新问题——会影响光伏板发电。
人工除草费时费力,怎么办?有人灵机一动:不如请羊群来帮忙?
于是,“光伏羊”模式,就这样诞生了。
光伏企业特意调整了设备——板间距从3米扩大到5米,板子离地1.5米到1.8米,既不影响发电,又留出足够空间让羊群自由走动、低头吃草。他们还播撒了营养好、适口性强的草种,定期补种,确保牧草供应。

牧民邓邓项秀从2018年起成为第一批“光伏牧羊人”,如今他家的羊从100多只增加到400多只,出栏时间还缩短了两个月。
“这些是改良的藏羊,耐阴耐旱,板下的草又多又水灵,羊吃得饱、长得快。”他笑着说,“我们现在是三头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羊。”
更让他高兴的是销路。以前靠贩子上门收,一只卖800元;现在通过电商直播,能卖到1800元。
目前,整个海南州光伏园区占地63万亩,每年产草量将近12万吨,能供养约10万只羊。全州已建成32个光伏生态牧场,“光伏羊”规模超过2万只,带动了18个村集体、6300多户牧民增收。
曾经荒漠化的塔拉滩,如今成了“蓝板板”发电、“绿草草”养羊、“金饭碗”致富的典范。谁说科技与自然,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