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金滩”!大安模式年增粮产2.35亿斤,签约销售额破1.2亿元

近日,吉林省大安市热闹非凡,第三届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田治理大安模式技术经验交流会在此盛大举行。这场交流会,就像一把钥匙,为大安市盐碱地治理的未来发展开启了新的大门。

交流会上,专家们聚焦盐碱地产品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展开深度研讨。如今,盐碱地治理不再单纯追求产量,而是向追求质量转变,目标是推动盐碱地产品生产达到“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在退水治理这一关键环节,广泛征集专家和企业的建议,力求早日制定出“大安方案”,为大安市的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大安市在盐碱地治理方面,成绩斐然。自2022年获批国家试点以来,在各方支持下,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盐碱地水田治理“大安模式”。这一模式就像一套精准的“组合拳”,从以水定地到集中连片整治,从生态改良到良种培育,再到现代化生产经营,全方位探索出苏打盐碱地治理的技术路径和经验模式。特别是在中重度盐碱地上,培育出了从无到有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累计实施整治项目27个,新增耕地19.57万亩,年增粮食产能2.35亿斤,实现了农业、农民、财税和生态的多赢局面。

交流会不仅在会场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会场外也别有一番景象。大安市以农文旅融合的方式,将盐碱地治理成果生动展示。今年首次把盐碱地产品“推介、展销、招商”一体化融入交流会。在嫩江湾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铜镜广场,市民游客一边欣赏文艺表演,一边品尝、选购弱碱大米、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亲身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神奇成效。这次交流会还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盐碱地产品签约销售额达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安市在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实施”原则。这次交流会更是大胆创新,首次尝试由企业办会,把舞台交给企业,走市场化道路,实现了理论和市场的完美融合对接。如今,大安市已汇聚数十家国内盐碱地治理头部企业,大家围绕“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深入研究,热情高涨。

大安市的盐碱地治理之路,是从“荒滩”到“金滩”的华丽蜕变。未来,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安模式将不断完善和推广,为全国盐碱地治理提供宝贵经验,让更多盐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