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鱼”不是学名,而是商家取的好意头——“多福多宝”。它的身份证叫“大菱鲆”,拉丁文 Scophthalmus maximus,意为“最大的比目鱼”。在欧洲,它被叫做“Turbot”,音译“塔鲍”,法餐米其林菜单上常出现,是高档白肉鱼的代表。

一、一条鱼如何“长歪”
所有比目鱼小时候都“正常”:左右对称,两只眼分两边。孵化后 20 天左右,一只眼开始“搬家”,最终与另一只眼挤到同一侧,身体随之侧扁,有眼的一面朝上,无眼的一面贴沙。大菱鲆“搬家”方向是“左眼型”,即双眼最终都落在左侧,这是快速区分它与“右眼型”鲆鲽(如牙片)的硬指标。
二、海水鱼身份验证
野生大菱鲆分布在东大西洋 20~70 m 深的冷水沙底,盐度 30‰~35‰,属典型海水鱼。虽然工厂化养殖会逐步“淡化”到 10‰~15‰ 的半咸水,以减少运输应激,但鱼体血浆渗透压仍靠海水矿物质维持,长期放在纯淡水会浮肿死亡。因此市场买到的“活多宝”看似在淡水里游,其实是“临时淡水”,最多撑 7~10 天,本质仍是海水鱼。
三、国产“多宝”哪里来
2000 年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突破人工育苗,把欧洲冷水种“搬”到黄海。如今 90 % 产量来自山东荣成、莱州、辽宁大连三地,年供应量 6 万吨,占全球 70 %,欧洲反而要靠中国返销。北方夏季最高水温不超 24 ℃,贴近大菱鲆最适 14~20 ℃,养出的鱼肉紧实,没有“黄油味”。

四、买鱼 4 个动作
看花纹:野生或低密度养殖鱼,有眼面呈灰褐大理石纹,边缘环纹清晰;高密度养殖鱼色浅、发绿。
摸黏液:健康鱼体表有一层透明保护液,手触打滑;掉黏或发涩说明应激过久。
翻鳃盖:鳃丝鲜红,无白边;若鳃尖发黑,池水氨氮超标,肉质易松散。
提尾巴:鱼尾挺直、抖动有力,放下后“啪”一声打池底,表明肌肉糖原充足,清蒸口感脆。
五、在家“续命” 3 天法
不杀:市场充氧袋别急着开,先连袋放进冰箱 4 ℃冷藏层 30 min,让鱼逐步降温,防止温差大出血。
不淡:家用淡水里加 30 g/L 食盐 + 3 g/L 小苏打,模拟半咸水,可暂养 72 h,每天换 1/3 水。
不喂:暂养期停食,避免粪便污染;第 3 天若仍未食用,立即去内脏冷冻,防止“自溶”让肉变面糊。
六、整条吃光“零浪费”
肉:沿中骨片下两片净肉,鱼皮朝下 80 ℃热水烫 10 s,迅速过冰水,刀一刮,黑皮全脱,蒸后洁白无腥味。
骨:头、骨、尾用油轻煎后加开水,大火 10 min 成奶白高汤,下豆腐、白菜,钙含量比肉高 4 倍。
鳍:鱼鳍胶质重,剪下后风干,油炸膨胀成“鱼鳍脆”,撒椒盐,是青岛啤酒吧隐藏菜单。
内脏:肝占体重 3 %,含 DHA 22 mg/100 g,用味噌煮 5 min,口感似鹅肝,儿童益智食谱。

七、营养数据一图看懂(每 100 g 可食部)
蛋白质 20.8 g,脂肪 1.7 g,其中 EPA+DHA 合计 365 mg,热量 93 kcal,钾 430 mg,硒 36 µg,属于“高蛋白、低能量、富微量元素”的白肉鱼典范,对控体重、增肌、老年少肌症均友好。
八、常见疑问一次答
Q:小孩能吃吗?
A:无肌间小刺,8 个月辅食阶段即可试吃,首次 5 g 肉泥观察 24 h 无过敏即可加量。
Q:痛风能不能吃?
A:嘌呤 75 mg/100 g,属中等嘌呤,急性期避开,缓解期可吃 50 g 肉,不喝浓鱼汤。
Q:与龙利鱼、巴沙鱼区别?
A:龙利鱼是淡水舌鳎,巴沙鱼是淡水 Pangasius,两者价格低、脂肪高;多宝鱼是海水比目,肉质更紧、腥味更轻、DHA 高 2~3 倍。
“多宝”=大菱鲆,海水比目,双眼左列;国产主产区山东辽宁,买鱼看纹摸鳃提尾;回家淡盐暂养,整条吃光,高蛋白低热量,老人小孩都能吃。下次逛市场,一眼认出这条“扁家伙”,不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