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总觉得自己种的莴笋没有买来的粗壮?不是苗出得不齐,就是长着长着就抽薹开花了?别急,种莴笋其实是个技术活,但只要摸清它的“脾气”,新手也能变身种植达人。今天,咱们就抛开复杂的理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莴笋从种到收的全流程给您讲明白。
第一步:打好基础,赢在起跑线上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种莴笋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后期的收成。
会选种子是成功的一半
买种子时,别光看图片,要像个内行一样看包装上的关键字。一定要找明确写着“抗病性强”和“耐抽薹”的品种。这“耐抽薹”可是个大优点,能有效防止莴笋还没长粗就提前开花。
小窍门:根据你所在的地区和季节选种。南方冬天种,选耐寒的;北方夏天种,就得挑耐热的。这就跟人穿衣一样,得看天吃饭。

给莴笋安个舒适的“家”
莴笋怕“水淹”,所以地一定要选排水好、阳光足的。千万别选容易积水或者去年刚种过莴笋的地(我们称之为“重茬”),不然烂根、生病虫害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整地施肥怎么做:
把地里的石头、杂草清理干净,然后深翻20公分左右,让土壤松软透气。
上底肥是关键。用腐熟的鸡粪、羊粪等农家肥最好(大约一亩地2000公斤),如果图方便,用复合肥也行(一亩地50公斤)。把肥料均匀撒开,把地整平,最后做成1.2米宽的菜畦,方便以后管理和浇水。
第二步:播种育苗,呵护小苗长大
播种要看“老天的脸色”
莴笋最喜欢15-20℃的天气。所以南方朋友比较幸福,春、秋、冬三季都能种;北方朋友则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
具体播种步骤:
先把菜畦彻底浇透水,等水渗下去。
把种子均匀地撒上去,然后盖上一层薄薄的细土,厚度大概1厘米就行,盖厚了小苗钻不出来。
保温保湿:如果春天种,气温还低,可以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等小苗一出土就赶紧揭掉。如果秋天种,天气还热,就盖点稻草遮阴,防止土壤晒干。
间苗和定植:该狠心时要狠心
小苗长出2片真叶时,会显得很拥挤。这时候就得“间苗”了,就是把太密、太弱的苗拔掉,让苗与苗之间保持2-3厘米的距离。别舍不得,这是为了让壮苗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
等小苗长出4-5片真叶,大概10厘米高时,就可以搬家(定植)了。

定植诀窍:
定植前先把育苗床浇透水,这样挖苗时能带上一个大土坨,不伤根。
按照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的间距挖坑,每坑只栽一棵苗。栽的深度要合适,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第三步:日常打理,静待莴笋膨大
浇水施肥:不同阶段“喂”不同
浇水:苗期少浇,土壤干了再浇;等叶子长开像莲花座(莲座期)时,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最关键的是莴笋茎开始变粗(肉质茎膨大期)时,水一定要给足,这直接关系到莴笋的粗细和脆嫩度,但也不能狂灌,不然茎会裂开。
施肥:整个生周期追肥3次就行。第一次在定植10天后,用稀释的尿素水(1:500的比例)浇在根部周围,帮小苗快长。后期再根据长势追肥1-2次。
除草防虫:勤快一点,麻烦少点
杂草要随手拔掉,和莴笋抢营养的可不能留。拔草时轻一点,别伤了莴笋的根。
莴笋本身虫害不多,主要提防蚜虫。如果发现了,可以用吡虫啉按说明稀释后喷洒,基本就能解决。

第四步:适时采收,锁住最佳口感
采收时机是决定莴笋好吃的最后一关,收晚了茎就“老了”,纤维多,口感差。
看准两个信号就可以采收:
看顶部:当莴笋最顶端的叶子跟最外层的叶子高度差不多齐平了,这就是所谓的“平口期”,是采收的最佳信号。
摸茎杆:用手捏一捏肉质茎,感觉粗壮、硬实,没有空心的感觉,就行了。
采收方法:用刀在离根部2厘米左右的地方割断,不要连根拔起(除非你这块地不要了)。如果想分批吃,就先挑大的割,割完给剩下的菜浇点水,小莴笋还能继续长。

给新手的避坑指南
别贪多:播种别太密,不及时间苗,苗都长不好。
别心急:施肥忌用浓肥、生肥,会“烧根”。
别拖延:采收要及时,一旦“平口”就尽快动手,美味不等人。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清晰多了?种莴笋就像照顾孩子,只要在每个阶段给予它最需要的关照,它一定会用鲜嫩脆爽的果实回报你。现在,就从选一包好种子开始,打造你的专属小菜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