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秋粮收割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山西省柳林县成家庄镇赤木溛村正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赤木溛村的高粱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收割机、秸秆还田机、耕地机在田间协同作业,农机手熟练地操控着设备,机器的轰鸣声仿佛是秋粮抢收的激昂“进行曲”。赤木溛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农机手任金荣说:“秋收的时候,我们三人一组,带着各种农机设备,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能作业三十多亩地。收割机直接把高粱收成籽粒,效率比人工高四五十倍呢!”
近年来,赤木溛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托管的方式流转了全村1400余亩土地。在秋粮收割的关键时期,合作社全员出动,在柳林县农业部门的协调扶持下,人员和机械都配备齐全,全面投入到秋收工作中。
赤木溛村党支部书记任茂林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了1400亩土地,其中高粱700亩、谷子350亩,还有400多亩其他杂粮。从10月25日就开始组织收割,全体村民和机收人员都参与进来,预计11月上旬就能完成收割,年产量能达到一百多万斤。”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赤木溛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当地小杂粮种植的优势,把高粱和谷子作为核心产业,开发了“黄土杂粮”品牌系列农产品。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电商销售渠道,构建了“优质种植+特色加工+多元销售”的产业闭环。这样一来,就从过去单纯“种好粮”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全链条增值”的综合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合作社作为村集体产业,始终把惠及民众放在首位。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机制,落实农业生产托管政策。村民们把闲置的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每亩能获得500元的固定收益,而且还能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民葛红红对此深有感触,她兴奋地说:“以前农闲的时候,我在家里一点收入都没有。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有收入,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还能赚120元。离家近,还能照顾家人,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除了保障秋粮收割和推动产业升级,赤木溛村还注重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们住得舒心、生活得安心。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展望未来,赤木溛村将继续发力,不断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提升“黄土杂粮”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赤木溛村一定能够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让村民们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