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怀柔区推出的8条特色骑行线路中,怀黄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多重价值。这条贯穿怀柔西部山区的公路,全长36公里,连接4个镇乡与30多个行政村,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怀黄路的交通功能首先体现在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上。该道路东起跃进桥,西至黄花城,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难题。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针对山区特点,实施了路面修复、山体滑坡隐患整治等工程,在临水临崖路段增设防护设施,显著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道路沿线的生态保护措施值得关注。怀柔公路分局充分利用当地70%的森林覆盖率和93%的林木绿化率,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通过补植数万株苗木,实现了道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时,创新设置的彩色慢行系统和骑行驿站,既满足了通勤需求,也适应了休闲旅游需要。
怀黄路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道路沿线分布着10.7万亩板栗园,怀柔板栗通过这条公路快速运往各地,年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3000万元。道路两侧500米范围内的23家标准化采摘园,实现了四季采摘,为农民创造年产值约1500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怀黄路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条道路连接了慕田峪长城、响水湖长城等历史遗迹,以及圣泉山、栗花溪谷等自然景观,使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集群效应。沿线还分布着260余家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77.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48亿元,形成特色鲜明的“长城民宿集群”。
北沟村的转变体现了道路带来的发展机遇。这个曾经的深山小村,通过发展精品民宿,如今每年接待中外游客6万人次,实现了向“国际村”的转型。瓦厂酒店、三卅民宿等品牌的形成,显示出农村产业升级的潜力。
怀黄路还促进了新兴业态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推动乡村咖啡馆、农事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兴起。道路的管养工作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产业融合方面,怀黄路展现出多重价值。道路沿线的餐饮、民宿、采摘与农特市集形成完整的消费链条。文创市集和非遗体验馆让传统文化得以活化传承。作为怀柔推荐的骑行道路和长城马拉松赛事场地,每年吸引5000名选手参赛,直接带动沿线消费30余万元。

北京市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370条“美丽乡村路”,总里程达1542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近十分之一。其中评选出“最美乡村路”96条,总长723公里。密云区水库南线、延庆区松闫路等线路还在全国评选中获得荣誉。
这些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更重要的是串联起乡村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北京市已成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致力于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
据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深化“公路+”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产业能级提升。计划到2027年,将“美丽乡村路”总里程拓展至2000公里以上,为推进首都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交通保障。
怀黄路的建设实践表明,农村公路已超越传统的交通功能,成为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农村公路正为区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种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