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箐小组后山上那片万寿菊,每年秋天一开就是一片橘黄耀眼的海。张正兴一家五口的身影,总在晨露未晞时就扎进这花海里头。露水打湿了裤脚,他擦把汗,看着背篓里金灿灿的花,嘴角咧得比菊花还大——村里人都说,老张这几年靠着这片"花田",成了老箐小组的"红人"呢
这天大清早,万寿菊的花瓣尖还挂着水珠,张正兴和媳妇、儿子、女儿,加上来帮忙的老母亲,五个人就在地里忙开了活儿。"慢点摘,别把花蒂带下来"媳妇一边叮嘱,一边飞快地掐下那朵开得正好的花,指尖灵活得像在穿针。儿子把摘下的花往背篓里码,堆得整整齐齐,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山歌。张正兴蹲在最前头垄沟里,看着连片的橘色,心里头跟揣了个小太阳似的,暖烘烘的。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采花卖了,从端午节撒下籽儿算起,这是第四茬花了,每一茬采下来,都能换来一沓沓票子,全家脸上的笑啊总比花瓣上的露水还亮

"今年这万寿菊收成,真是没想到啊。"张正兴直起身捶捶腰,"当初也就抱着试试的心,在坡上划了5亩地。你猜怎么着?成本不算高啊,化肥农药一亩地加起来也就二三百块钱,管理也省心——天天来看看,除除草就成。现在每亩地卖花能挣四千多块,比以前种玉米、土豆强多了,当时我就跟家里人说,这花能行!"
马鹿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生福常来地里转悠,看着这片花田直点头:"老张这试种算是成功了。这万寿菊啊皮实着呢,山地、坡地都能长,技术也好掌握,不像有些药材要搭架子、要精细管理。你看他这5亩地,收益顶以前种两三亩地的粮食钱呢,村民们看着眼红,都来问咋种的......"其实张正兴这几年,不光自己试种,还带着整个小组在琢磨"土里刨金"的法子。五年前他从镇上农资店老板变成小组长,把店交给子女,自己就一头扎进了村里的田埂。带着干部们成立合作社,请农技站的人来讲课,请有经验的老把式来示范,请党员带头试种黄精重楼,现在村里黄精种了950亩,重楼790亩,请回来的技术员说:"这'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法子灵,干部党员先试错,村民跟着学,产业就能慢慢做起来。"老箐小组户均一年能多挣三万块,大家伙儿都说,老张是真把荒坡变成了"钱袋子"

"刚开始也怕啊。"张正兴挠挠头,想起五年前头回试种黄精的时候,"那会儿光买种苗就花了不少钱,种下去心里直打鼓,要是长不出来咋办?后来技术员来说'别急,这药喜阴,坡上搭点遮阳网就行',我就带着家人天天守着,浇水、除草......现在看着地里的重楼苗长得绿油油的,心里就踏实了。"
晨光里,满载万寿菊花瓣的货车缓缓开下地头,橘色的花在车斗里堆成小山。张正兴看着车开走,转身蹲回花丛里,又开始琢磨明年要再扩种些面积。这抹亮眼的橘色,不光照亮了他自己的日子,说不定啊,还能让更多守着山的乡亲们,也跟着把这片"山间花事",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