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你吃的猕猴桃,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全国每5个、全球每9个猕猴桃里,就有1个产自陕西眉县!这颗毛茸茸的小果子,不仅成了当地人致富的“金果果”,更在2025年创下了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的成绩。
很多人好奇,眉县猕猴桃凭什么这么“能打”?
答案就藏在秦岭北麓的山脚下。这里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五星级家园”。但光有好环境还不够,眉县人把这颗果子做成了科技活、品牌活,更做成了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走进眉县,你几乎看不到一片闲田。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0.2万亩,户均4.5亩。很多果农靠着这几亩地,供孩子上学、盖新房、买车,真正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增收效果。

而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眉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还创新推出“政银担”信贷模式,设立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从种植、仓储到销售,全链路支持猕猴桃产业做强做优。
品种和技术,才是眉县猕猴桃的硬实力。你可能不知道,眉县已经培育出20多个新品种,形成了红阳、华优、徐香等红、黄、绿果肉合理搭配、早中晚熟错峰上市的格局。他们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口气合作了19年,建起国家级试验站,推广了“十大关键技术”和“四改五提升”标准体系。说白了,从开花到结果,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护航。

但最让人放心的,还是眉县对质量安全的那股“较真劲儿”。全县实现“县-镇-企”三级检测全覆盖,每年定量检测200批次,合格率常年稳在98%以上。174家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平台,扫码就能追溯一颗猕猴桃的“前世今生”。
更严格的是,眉县推行“先检测、后收购”机制,果园检测全覆盖,从源头上杜绝农药残留风险。他们还发布绿色生产投入品白名单和黑名单,设立举报热线,动员全社会一起监督,真正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如今的眉县,已经形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拥有309家合作社、65家加工营销企业。猕猴桃不再只是一种水果,更成为眉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金色名片。
所以下次当你在超市挑选猕猴桃时,不妨找找“眉县产”——你吃到的不仅是一颗甜润多汁的果子,更是一个县城靠农业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