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甘肃定西,黄土高原的丘陵地带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的田间地头,两辆拖拉机正在进行现场比拼。当新型四轮转向拖拉机轻松完成掉头时,工作人员测量数据后兴奋地宣布:“转弯半径只有2.9米,比传统拖拉机小了30%!”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甘肃丘陵山区的农民来说,这可能是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小转弯解决大难题
甘肃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其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76%,全省60%以上的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都集中在这片土地上。然而,长期以来,这些地区面临着“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困境。
“丘陵山区地块狭窄且不平整,普通农机在这里施展不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指着田间说道。他解释,山区农机需要具备三大特点: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牵引力大。正是这些特殊需求,催生了新型四轮转向拖拉机的研发。

政企学联手攻关
面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短板,甘肃近年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程江芬介绍,甘肃先后启动了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应用先导区建设、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等一系列举措,并与潍柴雷沃、中国一拖等10多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
“这次投放的四轮转向轮式拖拉机,是潍柴雷沃历时两年多专门为丘陵山区研制的新型动力机械。”程江芬表示,经过春季试验验证,这款机械的各项性能指标表现优异,完全适应山地作业需求。
马铃薯收获迎来新突破
马铃薯作为甘肃的优势特色产业,其机械化收获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梯田地带,传统机械难以发挥作用。为此,甘肃农业大学、省农机推广总站与丹阳荣嘉公司联合研制出了环山梯田地履带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这款收获机可适应干旱山区单垄双行和单垄单行种植的不同需求,其稳定性、通过性和安全性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项目负责人、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赵武云自豪地介绍。
在现场,首批21台这样的收获机正式交付使用。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孟养荣算了一笔账:使用新型联合收获机,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140元左右。“这对马铃薯种植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此次活动中,主办方集中投放了60台新型农机熟化样机,将在22个县区依托35个农机应用主体开展实地测试。这种“研产推”一体化的模式,确保了农机研发与农民需求的精准对接。
“我们不仅要研发出好农机,更要让农民用得上、用得好。”刘文武表示,通过场景化应用,可以及时收集使用反馈,加速产品优化升级。预计再经过两年的努力,制约甘肃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短板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
未来可期
随着一批批适合丘陵山区的新型农机陆续投入使用,甘肃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变革。小转弯拖拉机在狭窄梯田里的灵活转身,马铃薯收获机在坡地上的稳步前行,这些画面正在重塑黄土高原的农耕图景。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这些“铁牛”不仅是生产工具,更是增收致富的希望。正如一位现场观摩的老农所说:“有了这些好帮手,咱们山里的地也能种出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