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抢收秋粮,烘干设备显身手

十月初的持续阴雨天气,给山东多个地区的秋收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滨州市无棣县的君华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新收获的玉米送入烘干设备。面对难得的晴好天气,全县20多个烘干中心全力运转,日烘干能力超过4000吨,确保粮食能够安全储存。

应对天气变化,全省紧急行动

当前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时期,大范围持续降雨打乱了正常的农事安排。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省农业农村部门紧急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并派出六个工作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抢收工作。

各地都在积极行动,动态更新并公布粮食烘干服务点信息。对已收获的粮食,只要有烘干条件就立即进行烘干处理,确保不因阴雨天气导致粮食霉变。

基层积极应对,做好充分准备

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壮武村党委书记王德生每天都在关注天气预报。“我们已经预订了9台玉米收割机,晾晒场也准备就绪,就等着连续几天的好天气。”他说,如果降雨持续,整个秋收工作可能要比往年推迟十几天。

该村投资建设的排水系统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田里的积水通过沟渠被引入80亩水塘,有效缓解了内涝问题。更让村民安心的是,村集体投资200万元建设的粮食烘干塔已完成调试,随时可以投入运行。

多方协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青岛市通过发布《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技术指导意见,向农民提供详细的服务信息。全市共组织54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调配207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和184处粮食烘干服务点,为抢收抢烘提供全方位保障。

农技专家提醒,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玉米适期晚收可以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对于植株健壮的地块,不宜过早收获,以免影响最终收成。

烘干能力提升,解决储存难题

在德州市平原县的鲁望为农服务中心,脱粒机日夜不停地运转,烘干设备24小时满负荷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一期配备13台烘干机,配套粮仓储存能力达1万吨;二期建设的两座烘干塔,日烘干能力各300吨,配套筒仓总储存量8000吨。

目前,平原县已建成27处粮食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达到0.71万吨,仓储能力17万吨。这些设施有效解决了“看天晒粮”的难题,为粮食安全储存提供了可靠保障。

面对天气带来的挑战,各地正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农机作用、提升烘干能力等多重措施,全力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关乎农民一年的收成,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