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谢家村,青海裕福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猪舍里,两代人的努力正在推动生猪养殖从传统模式向标准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老场长王永成凭借多年的经验和辛勤工作,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90后青年王兴海则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养猪业的现代化。
2016年,王兴海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父亲的养殖场,立志用科技打破传统养猪模式的困境。他引进了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和自动通风系统,实现了粪污处理和饲喂的全自动,显著提高了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成活率。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

王兴海还牵头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桥梁,共同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攻关。他们成功实施了多个省市级科技项目,如人工授精技术示范与推广、规模化猪场主要繁殖障碍类疾病检测及净化研究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储备,还构建了从良种繁育到疫病防控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除了技术创新,青海裕福畜牧业始终践行生态理念,与青海诺丰农业种植基地签订了粪污消纳协议,将养殖粪污经发酵处理后还田,实现了‘种养循环’。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在王兴海的技术平台支撑下,养殖场接入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共享饲料配方优化和良种繁育等资源。公司正在研发育肥猪湿鲜发酵饲料,添加益生菌和发酵中草药,以改善猪肉品质,提高肉产品的附加值。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今,青海裕福畜牧业存栏生猪达2100多头,年出栏4500多头,2025年截至目前产值已达900万元。王兴海表示,‘以前父亲说养猪要凭良心,现在我明白,凭良心还要靠科技,这样才能把养猪的路子走得更稳、更远。’
王兴海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写照,更是中国农村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通过科技的力量,新一代农民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