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产业链延伸:从鲜姜采收加工到生态旅游,激活乡村经济

9月20日,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姜田里,翠绿的姜叶随风摇曳,村民们忙碌地将新鲜饱满的白姜从土中拔出。这一幕不仅勾勒出了丰收的画卷,更展现了铜陵白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铜陵白姜不仅是铜陵‘八宝’之一,还在2023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当地姜农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栽培技艺,包括‘姜阁保种芽、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荫’等,并形成了‘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荫、收获手拔、姜阁储种、炉火催芽’二十四字种植口诀。

铜陵白姜种植

‘今年全村种植了450亩白姜,每亩产量预计达到2500斤。’大院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元翀介绍道。近年来,村里以白姜种植为核心,不断扩大规模,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让更多农户参与到白姜产业中。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还推动了白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在合作社里,村民们将刚采收的白姜运到这里进行收购。合作社员工一边称重登记,一边将白姜分类堆放,为后续深加工做准备。王元翀表示,合作社的核心是帮助农户解决销路问题。目前,合作社已收购鲜姜1.3万多斤,后续加工完成的白姜产品将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

铜陵白姜收购

吴桂平是振院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员,也是白姜产业的直接受益者。她自己也种了几分地,在合作社帮忙制姜,每天能有12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心里特别踏实。’吴桂平笑着说道。她的合作社不仅解决了村里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搭建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让白姜更快、更好地走向市场。

近年来,铜陵市依托大院村等核心产区,坚守传统加工技艺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深挖白姜的食用、药用与保健价值,逐步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如今,小小的白姜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