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崎岖的山区,有一个名叫车河的小村庄。这个曾经深陷困境的地方,通过践行有机农业理念,实现了从贫困到繁荣的华丽转身。
数十年间,车河村面临着土地贫瘠、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等问题,村民生活艰苦。直到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多家单位编制了《山西省灵丘县有机农业园区实施规划(2013 - 2030)》,将车河村选为首个试点,旨在通过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当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转型。
“我当时坚信,有机农业就是正确的出路。”车河村村委会主任王春回忆道。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整合了土地、山林和河流等资源,成立了合作社,并采用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的方式进行生产。

这一转变带来了显著的效果:700亩土地被改造为有机农田,村民们种植各类有机杂粮和蔬菜;同时,通过有机方式养殖了3万多只鸡和5000多只羊。所有产品均通过认证,成为可溯源的有机商品,迅速吸引了邻近河北省及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市场的关注。
王春表示,一枚车河有机鸡蛋成了抢手货,为村庄新兴的繁荣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仅车河村的鸡蛋就为村合作社带来了300万元收入。截至2023年,车河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零增长至13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300元跃升至2.5万元。这个曾被贴上“贫困村”标签的村庄,如今生机盎然。
车河村的成功案例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关注,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兴趣。8月26日,第三届世界有机农业区域大会暨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在灵丘县举办。来自意大利、德国、印度尼西亚等25个国家的15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域有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大会聚焦有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强调通过生态友好型技术,实现生态修复与稳产,为干旱地区提供可持续农业方案。瑞士企业家帕特里克·迪格贝表示,车河村的农业项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车河村逐步转变为一个有机社区,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这一模式可推广至加纳等非洲国家。”
大同市市长刘俊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2013年以来,灵丘县将有机农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乡村发展的战略支点,以车河社区为试点,推进“有机生产、有机社会、有机社区”建设,探索出一条晋北地区“特优”农业发展的全新之路。
“未来,大同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他说。
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席周泽江表示,车河村的成功案例证明,有机农业具有强大力量,能够搭建桥梁,连接不同社区、政府、企业,以及传统农耕智慧与创新理念。
“车河村曾是一个贫困山村,如今已成为农业兴旺、文化丰富的典范,这是村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