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冬枣村如何靠电商 + 冷链年销 6500 万?村企联建模式揭秘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西岭台村,一片片翠绿的荷兰豆田映入眼帘。这里的荷兰豆种植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湟源发祥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发祥带领村民们发展荷兰豆种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

在海拔2600米的湟源县,冷凉的气候为荷兰豆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合作社在巴燕乡西岭台村承包了100亩地,从5月中旬开始种植荷兰豆,7月下旬进入采摘期。由于错峰上市,荷兰豆在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如今,一亩地产量可达1500公斤,产值突破1万元。

荷兰豆田

荷兰豆种植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还解决了就业问题。48岁的刘生兰通过湟源县事事通信息平台找到工作,每天在田间采摘荷兰豆,一天能挣120元。像她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旺季时王发祥的地里每天有30多名员工忙碌,大多是村里的妇女。以前她们总想着外出打工,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

为了提升荷兰豆产业的效益,湟源县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确保荷兰豆的品质。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黄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

荷兰豆种植科技支撑

2025年,湟源县计划种植蔬菜3.65万亩,全县建立万亩集中连片露地蔬菜种植基地2个。青蒜苗、荷兰豆等特色种植产业的种植面积也在稳步增加。近年来,湟源县青蒜苗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8000亩以上,荷兰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稳定在5000亩以上。

站在田埂上,王发祥望着绿油油的荷兰豆田,心中规划着未来的发展蓝图:'明年我们要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让更多人吃到我们高原上的优质荷兰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