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强调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他指出,耕地和种子是粮食生产的两个关键要素,尤其在当前形势下,耕地更是被视为粮食生产的根基。
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确保耕地数量稳定。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2800万亩。这一成就离不开国家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对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的健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仅“十四五”期间就投入了超过700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亩均投入标准也有所提高,从2020年的每亩2000元增至更高水平。
张兴旺副部长特别强调,正在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的逐一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留后患。此举旨在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真正发挥作用。
积极推进退化耕地治理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并治理侵蚀沟3.3万条。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的趋势。
全面开展土壤普查
2022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对我国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状况的一次全面调查。此次普查将为摸清全国耕地质量底数、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这也是继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时隔40年再次进行的一项重要国情国力调查。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