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新农人李英豪:从机械设计到大葱种植的转型之路

夜色渐晚,忙碌了一天的李英豪仍在地里转悠。他冲着一旁的董润泽念叨着:‘今天的大葱应该“安全”了。’

四个半月前,李英豪回到家乡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大李村,与好友董润泽商量种地,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种植章丘大葱。如今,他们种下的大葱已经长到了1米高,预计今年的产量不错。

00后的返乡之路

李英豪今年24岁,是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的同学们有的考研,有的学法律,从事不同的职业。然而,李英豪选择回到了家乡,在济南一家教育机构做宣传招生,薪资稳定。尽管这份工作在别人眼中是“好工作”,但他却感到浑身不自在。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土地的气息早已刻进骨子里。

今年4月,李英豪和同村好友董润泽聊起未来。董润泽的工作也处于迷茫阶段。‘现在好多年轻人返乡种地,咱章丘大葱这么有名,为啥不试试?’李英豪的一句话,让两人眼里闪烁着光。他们当即决定回村种地。

00后返乡种葱

种植大葱的艰辛与成长

本以为父母会反对,没想到家人竟全力支持。‘我父母说只要我想干,他们就帮衬着。’李英豪说。就这样,4月底,两人从李英豪的父母那里租下了10亩土地种葱苗。

种地哪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李英豪和董润泽刚起步,就遭遇了重重困难。种苗时,毫无经验的两人在烈日下泡了整整五天,才把葱苗种完。六月的太阳变得热烈,没几天,两人就被晒成了‘黑包公’。‘那时候累得倒头就睡,梦里都在想着种苗。’董润泽打趣道。

种完苗后,‘麻烦事儿’接踵而至。拔草、除虫、松土、浇水……一样都不能落下。为了避开正午的烈日,他们选择下午和晚上干活。有一次打完药,都凌晨1点多了,田间只有他们的灯光在闪烁。

技术难题更是让人头疼。葱苗发黄、出现虫害,两人急得团团转。李英豪干脆拿着病葱四处拜师学艺。邻村的农业专家成了他们的‘救星’,两人三天两头就往专家家里跑。‘那段时间,满脑子都是怎么把葱种好,感觉比高考复习还认真!’李英豪笑着回忆。

种植大葱的艰辛

科技助力农田管理

为了提高效率,学机械设计的李英豪把专业知识用上了。他琢磨着给农田搞点‘科技含量’,自掏腰包1万多元购置了围葱机。‘别人用铁锹围葱,又慢又累,咱这机器一上,效率直接拉满!’说起这些‘种地神器’,李英豪一脸骄傲。

短视频记录田间日常

在田间忙碌之余,李英豪和董润泽还玩起了短视频。他们把种地的日常拍成视频,分享到网络上:烈日下种苗的辛苦、和虫害‘斗智斗勇’的过程、新机器投入使用的喜悦……视频里,两人说着一口章丘方言,十分接地气。

‘待到秋天九月八,大葱长到两米八!’‘今天又和虫子“干架”了,差点没打赢!’视频中,两人苦中作乐的样子感染了不少网友。评论区里,点赞、鼓励不断:‘支持年轻人,还能回家乡种地!’‘给新农人点赞,加油!’

这些支持让两人信心倍增。他们计划等大葱丰收后,通过网络销售,打响章丘大葱的名气。‘以后还想搞深加工,把大葱做成各种产品,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上班,都能跟着受益。’李英豪眼神坚定地说。

短视频记录田间日常

如今,在大李村的葱田里,李英豪和董润泽种下的葱苗已1米多高。虽然和村里的‘老把式’比,他们种的葱还有差距,但他们设立了目标,有信心越做越好。‘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的过程。’对于未来,他们希望能积累更多经验,用自己的力量将章丘大葱的名号更好地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