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天台县的茶园,你会惊讶地发现——都入秋了,茶农们依然忙得热火朝天。过去采完春茶就闲置的双手,如今在夏秋的茶丛间翻飞。这片绿叶子,正给当地茶农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从“一季忙”到“四季旺”,夏秋茶成了香饽饽
“现在每天能收1000多斤夏秋茶鲜叶,炒出200多斤成品茶!”天台东红茶业的陈六华抓起一把茶叶介绍,“夏秋茶叶片大、味道浓,奶茶店和茶饮料厂抢着要。”
这个变化来之不易。以往茶农只盯着明前春茶,采摘期短、产量有限,茶园大半年都闲着。如今开发夏秋茶,机器从3月响到10月,茶农多了七八千元额外收入。雷溪村的茶农李大姐笑着说:“以前采完春茶就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老茶园玩出新花样,连茶含片都来了
在街头镇雷溪村,鸣龙茶业的生产车间飘出阵阵茶香。但这里生产的不是传统茶叶,而是能含在嘴里吃的“茶爽”含片。
“年轻人觉得泡茶麻烦,我们就做成含片。”基地负责人叶伟强拿起一盒产品说,“和浙大茶研所合作研发,保留了茶多酚,上班族放包里随时能吃。”这款产品一上市就成网红,让传统茶企看到年轻市场的潜力。
政府补贴升级设备,炒茶机里炒出好日子
产业升级离不开硬件支持。2024年天台县政府推出农机补贴,东红茶业换上了新式炒茶机。“效率翻倍,茶叶品相更好,每斤能多卖20元。”陈六华算了一笔账:政府补贴了六成,自己只花4万元,一年就能回本。
在鸣龙茶业的监控室,电子屏实时显示茶园数据。叶伟强介绍:“我们建了‘优茶体系’,从种植到销售全程可追溯。年底新仓库投用后,还能给村民新增50个岗位。”
千年茶乡的新考题:如何让年轻人爱上茶?
天台种茶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葛玄在天台山开辟的茶园。如今,这座拥有10万亩茶园的老牌茶乡面临新课题:怎么让传统茶业焕发新生机?
鸣龙茶业的选择是“拥抱年轻人”,东红茶业则专注供应链升级。但两家企业都明白:只有守住70%森林覆盖率带来的生态优势,坚持云雾茶、黄茶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才能走得更远。
看着茶农们忙着打包发往上海的订单,陈六华信心满满:“只要跟着市场走,老茶园永远能长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