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后蛋鸡需补充人工光照至多少小时?分早晚两次补充有何好处?

进入10月下旬,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光照每日不足10小时。对于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而言,光照不足将直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导致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甚至引发换羽。如何科学补充人工光照,成为秋冬季节蛋鸡养殖的关键管理措施。

根据农业农村部《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NY/T 3845-2021),产蛋期蛋鸡每日总光照时间应稳定维持在16小时,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lx)[1]。这意味着,当自然光照低于16小时时,必须通过人工光源进行补充。以10月下旬华北地区为例,日出约6:30,日落约17:30,自然光照仅11小时,需额外补光5小时。

然而,补光并非简单“开灯到够时”,而是涉及光照时长、强度、时段与方式的系统工程。近年来,越来越多规模化蛋鸡场采用“分早晚两次补光”模式,实践证明其在维持高产、减少应激、节能降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结合专家建议、部颁标准与养殖场实测数据,为您详解科学补光的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场内人工光照设备开启的场景

为何必须补光?光照对蛋鸡生理的调控机制

蛋鸡的产蛋行为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而光照是启动该轴的关键信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慧指出:“光照通过视网膜刺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进而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当日照短于12小时,这一通路活性显著下降。”[2]

试验数据显示,在10小时光照条件下,蛋鸡产蛋率每周下降3%—5%;若持续低于8小时,4—6周内将进入强制换羽期。反之,维持16小时光照,可使产蛋高峰延长2—3个月,全期产蛋量提升8%—12%[3]

补光时长与强度:16小时是“黄金标准”

补光的核心目标是稳定总光照时间在16小时,不可随意增减。过长(>17小时)易导致鸡群烦躁、啄癖;过短(<15小时)则产蛋下降。光照强度同样关键:育成期宜弱(5—10 lx),产蛋期需增强至10—20 lx,确保光线均匀覆盖整个鸡舍(每3—4米安装一盏40W节能灯或等效LED灯)。

值得注意的是,光照必须“渐明渐暗”。突然开灯或关灯会造成鸡群惊群、炸群,增加应激性死亡。建议使用定时器控制,开灯前15分钟先开启弱光(如走廊灯),关灯前逐步调暗。

补充光照时蛋鸡

分早晚两次补光:科学依据与实操优势

传统做法是在清晨一次性补足所需光照(如凌晨2点开灯至18点关灯)。但近年研究表明,将补光分为“清晨+傍晚”两段,更符合蛋鸡自然行为节律,综合效益更优。

典型方案为:
清晨补光:4:00—8:00(4小时)
傍晚补光:17:00—20:00(3小时)
总计16小时,与自然光照衔接自然。

这种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1. 减少应激,提升采食效率

蛋鸡在清晨光照后1—2小时内集中采食。若清晨补光时间过长(如6小时),鸡群在上午过度活跃,下午易疲劳,采食量分布不均。分段补光使鸡群在早晚两个时段均有充足采食窗口,日采食量提升5%—8%[4]

2. 模拟自然光周期,稳定内分泌

自然界中,光照强度呈“晨升—午稳—暮降”曲线。分段补光更接近这一模式,避免长时间恒定强光对下丘脑的持续刺激,有助于维持激素分泌节律稳定,减少产蛋波动。

3. 节能降耗,延长设备寿命

傍晚补光可利用部分自然余光,降低灯具全功率运行时间。山东某10万羽蛋鸡场测算,分段补光比单段补光年节电约1.2万度,灯具更换频率降低30%[5]

人工光照对蛋鸡产蛋量提升的示意

案例分析:河北蛋鸡场的补光升级实践

在河北省邢台市,某存栏5万羽的蛋鸡场过去采用凌晨2点至18点单段补光。2023年10月起,改为4:00—8:00、17:00—20:00分段补光,并安装智能光照控制器。

结果令人惊喜:
产蛋率从89.2%提升至92.5%;
破蛋率下降1.8个百分点;
鸡群安静度显著提高,啄羽现象基本消失。
场长王建国表示:“以前以为补够时间就行,现在明白,怎么补同样重要。”[6]

操作要点与常见误区

为确保补光效果,需注意以下细节:

  • 灯泡定期清洁:灰尘可使光照强度衰减30%以上,建议每月擦拭一次;
  • 避免使用白炽灯:其光谱中红光比例过高,易诱发啄癖,推荐使用色温4000—5000K的LED灯;
  • 育成期严禁提前补光:18周龄前光照不得超过12小时,否则导致早熟、蛋重小;
  • 停电应急方案:配备发电机或蓄电池,确保光照中断不超过2小时。

常见误区包括
为省电缩短补光时间;
灯具安装过高导致地面照度不足;
忽视光照均匀性,造成舍内“明暗区”。

光照管理是“看不见的饲料”

在蛋鸡养殖中,光照常被忽视,实则与饲料、饮水同等重要。10月下旬后科学补光至16小时,并采用分早晚两次的模式,不仅能稳产高产,更能提升蛋品质量、降低养殖风险。

正如一位资深养鸡户所言:“鸡不会说话,但它的产蛋曲线就是管理的晴雨表。光照对了,蛋就稳了。” 在秋冬季节,用好每一盏灯,就是为蛋鸡高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NY/T 3845-2021)

[2] 权威出处:李慧,《光照对蛋鸡生殖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家禽》,2023年第45卷第18期

[3]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不同光照制度对蛋鸡产蛋性能影响试验报告》(2022年度)

[4] 资料来源:全国畜牧总站《蛋鸡分段补光技术推广简报》,2023年第9期

[5] 资料来源:山东省畜牧总站《规模化蛋鸡场节能光照技术应用案例汇编》

[6] 资料来源:邢台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蛋鸡场光照管理技术示范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