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粮食产量创新高,农民增收显著

9月23日,2025年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烟台市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成功举办。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去年,山东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亿斤,连续四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此外,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一产增加值为6617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1万家,营收达到2.3万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达1648亿元。

山东省以片区建设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实践‘以片区为基本单元,按照群众需求,因村因地而宜,连片规划、连片建设,五大振兴全要素推进’的路径。目前,省市县梯次建设片区2070个,覆盖村庄近2万个,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片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平台、模式和样板,成为五大振兴协同推进的共同体。

为了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山东省深化了‘1+4’体系。‘1’是指主攻粮食单产提升,坚持点面结合、纵横发力、要素集成。纵向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横向上,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统筹推进;点上,德聊吨半粮、黄三角、鲁西南、汶阳田等六大引领区示范带动;面上,平原、山地、丘陵、盐碱地全面提升。当前,山东省突出抓好引领区建设,推动各类要素集成发力,提升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4’则是深挖四个潜力,向设施农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盐碱地要‘粮’,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优质丰实的‘山东粮’。

今年,山东省专门召开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大会,并出台《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重点抓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提振行动,选出各类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成长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真正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抓联农带农,推动各类产业链条向农业农村农民延伸,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省初步确定特色产业330个,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试点,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做出品牌。此外,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民宿、农村电商、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农民直接受益、直接增收。

山东省加强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遴选建立1000家科技企业库,强化种业创新、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7.4%。加强数字建设,实施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建设‘齐鲁农云’数字乡村大脑,推动‘齐鲁农超’提量增效,累计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1000个。加强开放发展,出台推进农业对外合作的意见,启动运营‘好品山东’上海、香港、澳门推广中心及横琴品牌出海中心,高水平建设潍坊国家农综区,助力推动农业走出去。

山东省加强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遴选建立1000家科技企业库,强化种业创新、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7.4%。加强数字建设,实施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建设‘齐鲁农云’数字乡村大脑,推动‘齐鲁农超’提量增效,累计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1000个。加强开放发展,出台推进农业对外合作的意见,启动运营‘好品山东’上海、香港、澳门推广中心及横琴品牌出海中心,高水平建设潍坊国家农综区,助力推动农业走出去。

山东省加强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遴选建立1000家科技企业库,强化种业创新、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7.4%。加强数字建设,实施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建设‘齐鲁农云’数字乡村大脑,推动‘齐鲁农超’提量增效,累计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1000个。加强开放发展,出台推进农业对外合作的意见,启动运营‘好品山东’上海、香港、澳门推广中心及横琴品牌出海中心,高水平建设潍坊国家农综区,助力推动农业走出去。